服务热线:0371-67981883

TOP

小常识:高原与氧气
2015-03-27 11:33:04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526次 评论:0

    为了旅游,许多人会上到高原。也有许多人会听了关于高原缺氧的传说,而不敢上到高原。常识讲,在海拔4270米高处,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%。氧气压力过低,会导致人吸氧不足,因而会产生缺氧的症状,可能会头痛,会头重脚轻,会上气不接下气。至于肺水肿、脑水肿这些极端表现,现实中的病例并非很多。高原缺氧当然会很难受,但值得体验。

如果有人劝你,要适应高原环境,不要轻易吸氧、吃红景天,我的意见是不要听。该吸氧吸氧,该吃红景天就吃。为什么呢?缺氧时,人的机体会利用几天的时间作应急反应,主要的表现是增加红血球,红血球主要是起携氧的作用。但红血球增多,会带来血粘、高原高血压等问题。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,因此在刚进入高原时,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,人体来不及适应,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。既然只是短期旅行,何必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态呢?

有人告诉我,在高原待过15年以上,就下不来了,因为机体已经适应高原,下来就会得低原病。我相信。


其实,高原缺氧并不可怕。有一条小常识是:每天上升高度不要超过300米,这样,就不会有过于剧烈的高原反应。我的经验验证了这一点,开汽车上去就好些。最怕的坐飞机,比如从成都的800米海拔,两个小时内上到3700米的拉萨,就会产生高原缺氧症状。1998年我第一次去拉萨,行前友人劝戒我:下了飞机,不要吸烟,不要喝酒,不要跑跳,到后要先休息半天,这样就不会有太过剧烈的高原反应。我没听,一切照旧。但是到了半夜11点,忽然就后脑勺剧痛起来,而且疼了很多天,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。

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,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%。然而,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,由此导致空气稀薄,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。所以,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,但由于空气稀薄,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,由此导致了缺氧。

由于氧气压力较低,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,通气。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,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,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。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,人体必须吸入7.5升的空气,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。此时,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,如果加上运动,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。

氧气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呢?主要是氧化作用,即将人体摄入的塘、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氧化反应,产生能量,供给身体的需要。氧化一克糖需要氧0.75升,可产生热能4.1千卡,氧化一克脂肪需要氧2.03升,可产生热量9.30千卡;氧化一克蛋白质需要氧0.95升,可产生热能4.1千卡。而在人体的各个内脏器官中,脑需要氧气最多,大约消耗吸入体内氧的20%,每l00克脑组织每分钟耗氧3.3毫升。如果气压降低,大气氧分压和肺泡氧分压也降低,动脉血氧饱和度也下降,人体即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。如人们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山时,由于气压降低,会出现呼吸急促、心率加快,头晕、恶心、呕吐和乏力等缺氧反应,严重时还会出现肺水肿和昏迷等症状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病。当气压降低至240毫米水银柱(相当于8500米高处的气压),体内氧的储备降至正常时的45%,就会有生命危险。

如果患了感冒,那就无论如何不能上高原,那是很危险的,易患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。高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如头痛、胸闷、咳嗽、呼吸困难,不能平卧,个别严重者可有出现尿少,咯多量血性泡沫样痰,甚至神智不清,寒冷与呼吸合并感染可加重缺氧,咳嗽或劳累也可为重要诱因。治疗上要早期给予吸氧,每分6-8lc,有肺水肿者可用50%-70%酒精吸入氧气,绝对卧床休息,注意保暖,防止上呼吸道感染,严禁大量饮水,口服强的松或静脉缓滴氢化可的松,减少毛细血管渗透及解除支气管痉挛,有呼吸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立即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,病情稳定后转到较低的海拔地区继续给予治疗。 高原性脑水肿较易引起死亡,多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,发病急,多在夜间,主要原因急性缺氧所引起的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,产生脑水肿。患者除早期高原反应症状外,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,剧烈头痛,呕吐还可出现神导恍惚,抑郁或兴奋儋妄精宰症状,个别患者出现抽搐,以嗜睡、昏睡至昏迷、脉率增快,呼吸极不规则,瞳孔对光反应迟钝,视神经系统头水肿和出血等现象。治疗首先连续给吸氧95%的氧气和5%的二氧化碳,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,用50%GS甘露醇,速尿肾上腺皮质激素,细胞急素E等治疗,减轻脑水肿,降低脑细胞代谢,提供足够的能量促进恢复可的请使用中枢N兴奋剂,如洛贝林、可拉明等,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时的抗感染措施治疗,病情稳定后转到低海拔处继续治疗,有的登山者还会出现眼部综合症,出现视网膜出血。

其实,羅患以上疾病,最好的治疗办法是短时间内下到低原。


我国的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地区,全区平均海拔高于4000米。人们对海拔高度有个高原反应的界定,一般来说,在3000米高度,一般人都会有高原反应;到了4000米,易患高原病;6000米是个一般人的极限,在那个高度上,无特殊氧气供给的人不易生存。世界上一般群居生存的高度极限是5200米,在智利,是一个矿山城镇。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,那是极个别人的极个别现象。

我今年春节去拉萨,是坐火车上去的。尽管车里有吸氧装置,但仍是有高原反应,即头痛、呼吸急促。我上过多次高原了,对这类症状就不是很担心。有人说,越是身体虚弱的人上了高原反应越小,这也许有道理,因为身体虚弱的人平时对氧气的需求就少嘛。

到了拉萨以后,我们又租车去羊卓雍湖,中途在雅鲁藏布江边休息。这个过程中高原反应就很小,因为有树有草有河水,有树有草有河水的地方氧气都会多些。一亩树林每天可产生氧49公斤,可供11个人呼吸之用。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,就重量来说,氧大约占人体重量的60%。所以氧气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,尤其是在高原。

Tags: 责任编辑:admin
】【打印繁体】 【举报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有氧操必备常识 下一篇氧气袋使用常识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